第488页(1 / 2)

夏师兄提前和顾熠说过,他们S大不少老师都对顾熠的研究感兴趣,这次刚好过来凑凑热闹。

顾熠:“我能说什么,谢谢厚爱?”

“不用谢,师兄一直对你这么好。”

总而言之,顾熠这次论文答辩可谓阵容强大,在部分同行眼里,他已经成为化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对此,顾熠表示,这话他听得实在太多,当初他刚在娱乐圈走红的时候,就听人这么说过了。

没办法,人红是非多。

……

事实上,不仅是粉丝们没想过,顾熠自己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读到博士,好像重走了上辈子的老路一样,但他心里很清楚,上辈子和这辈子是完全不同的。

他并不讨厌化学,两辈子是一样的,只是这辈子,他能给予化学更多的热爱,事实证明,他是有天赋的,只是上辈子太累,让他厌倦感更重,热爱一点点被消磨掉了。

顾熠从没考虑过自己同时从事两个行业的可能性,但他不仅做了,从结果上来说,两个行业他完成得都不错。

只能说,在尝试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准备答辩的日子也是充实的,反倒是朱教授相当忙碌,他整理了一长串参与这次答辩的名单,不出意外的话,各高校的知名化学学者都会过来。

顾熠发的第二篇《Nature》比第一篇的含金量更高,研究内容更新颖一些,转化的可能性也更高。

这篇研究来源於之前研究中顾熠的一个小发现,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小疑问,当时他没有在意,复盘后才发现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价值。

结果越挖越深,越挖越有意思,朱教授支持他继续钻研下去,为此给顾熠省去了许多本该由他来完成的工作。

到最后,成果成功发了《Nature》,也在业内引发了一些关注。

顾熠的去向也有了眉目,他原本想争取留校,以科研成果来说,顾熠是有留校资格的,不过朱教授倒是建议顾熠出去走走:“一直留在一所学校,视野会变得狭窄。”

顾熠终於明白,夏师兄为什么对不能留校的结果那么淡定。

他的首选当然也是S大,听到消息后,夏师兄相当高兴,一直喊着让顾熠跟他混。

夏师兄如今在S大可谓如鱼得水,他有项目,有成果,经费也足够,他原本就有科研天赋,现在终於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去S大的话,对顾熠今后的活动也更方便一些。

顾熠答辩前几天,京大BBS也开始频繁地提到他的名字。

但相比他本科、研究生时调侃更多的情景,这几天,论坛上倒是一片舍不得他的氛围。

“我就是为帅比考进京大的,帅比居然要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