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 66 章(1 / 2)

再婚 五军 3905 字 4个月前

席桐没关注赵铭他们, 这会儿正自己刷评论刷的不亦乐乎。杨炯却知道坏事了,他们这边的剧还没宣传,席桐方面也做的很低调, 粉丝只知道他在拍戏,但没官宣,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拍的什么。

平时席桐发个微博圈个人没什么,但是这次完全不一样, 因为外界传他看不上乔乔由来已久, 虽然没正面杠过, 但是两边粉丝一直互相看不顺眼, 乔粉觉得铜粉仗势欺人,铜粉则认为乔粉卖惨,俩家虽不至于针锋相对, 但是极少有交集。只有在乔乔最初捆绑席桐的时候, 冒出过一撮说俩人孪生的“桐乔”c粉,但是c粉夹缝中求生存,两边都不落好, 渐渐地人更少了。

这下赵铭转发的是杨炯的微博, 席桐的粉丝摸过去看热闹,一看到乔乔顿时有些懵逼。而另一边乔乔转发赵铭的信息, 他的粉丝看到原博里有席桐,摸过去看到席桐的回应,也炸了。

两边的粉丝懵逼的间隙中, 沉寂多年的c粉突然活跃了起来, 杨桐下面呼呼啦啦,顿时刷起了孪生c的信息,还带上了“桐雀春深锁二乔”的话题。两边粉丝都不知道要不要开撕, 谨慎动作之下评论区顿时沦陷,再想控评已经来不及了。

杨炯被爆炸式的转发吓了一跳,再看评论内容顿时知道大事不好,赶紧拍了拍席桐让他看。

席桐看了一眼也愣了,俩人心知要坏事,来不及说话忙起身去找经纪人。

经纪人却已经火刺刺地到了。她拍得门砰砰响,杨炯跳过去开门,一看,后面还跟着剧组的导演和宣传。

经纪人要被气死了,看了杨炯一眼,转身训斥席桐道“你疯了吗没事作什么妖整天圈你评论你的人多了你都不看一眼就回复啊”

杨炯束手站在一边,默不吭声地跟着听训。他知道经纪人肯定误会自己了,觉得是自己故意糊弄席桐,甚至可能阴谋论一下自己故意设的圈套,可是现在不是解释推卸责任的时候,他不能在这个关口只顾着为自己辩解。

杨炯脸上发热,见进来的其他人也都责备地看向自己,小声问道“

现在能做点什么补救一下吗要不我赶紧删评论”可是评论太多,哪能删的过来。

在场的人没人说话,席桐的经纪人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显然心中气急。

席桐看了大家一眼,解释说“这个怪我,是我逼着杨炯发微博的。”他知道自己这次要被赵铭一家给贴上了,虽然也烦,但仍解释道“他刚还提醒说会不会影响剧组,我心思着不写信息不发剧照就没事的,没想到那个赵铭这么不要脸。”

纪晓先反应过来,问杨炯“那是个什么剧”

“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复仇的”杨炯愣了一下,道“一开始经纪人,就是赵铭,说让我去演男四,我只有我那个角色的台词,拍摄的时候也是副导演告诉我怎么走位,我走完就算了。”

席桐的经纪人这才问“你跟乔二有没有对手戏”

杨炯怔了下才明白乔二指的谁,他想了想“有,大概四五场,但是现场拍的时候跟我对戏的是场务,我在c组,乔乔在a组,我们没碰过面。”

室内有电话声突然想起,席桐的经纪人看了眼出去接了,过了会进来,身后跟了个陌生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气质美女,齐肩短发,一身西装十分利索。

纪晓回头看了眼,立刻站起来打招呼。几人站那简单寒暄,杨炯听了会儿才知道这位竟然是本剧的制片人。

制片人算是剧组的核心管理,她管着买剧本,拉投资,送审备案,还管着选导演,组团队,宣传营销和发行。只是一般情况下在剧组的都是执行制片和制片主任,制片人则多是挂名的出品方。

杨炯不知道这个剧组是什么情况,见制片人看向自己,赶紧给人鞠躬打招呼。

制片人却笑道“不用鞠躬,这孩子太客气了。”又问纪晓“他就是杨桐吗”

纪晓点了点头,说“是,叫杨炯。”

制片人道“看我,桐和炯都给看混了。”又问杨炯“你现在还在辉悦吗”

杨炯摇头,也知道自己现在身份尴尬,一五一十道“我合约到期了,公司没跟我签,但给了我一个角色,就是新娘里一个配角。后来

戏拍完了,我去拿片酬经纪人却说因为我请假所以扣下了,一分钱不给。打那后一直没再联系。”

席桐在一边惊讶道“不给跟他们要啊那是你的钱。”

“我不敢,”杨炯顿了顿,说“我怕把他们得罪狠了,这个剧捞不着拍了。”

制片人笑笑,却没发表意见,只摆手道“这事以后再说,我们先开个会吧。”

赵铭那边显然早有准备,在转发信息之后各大营销号纷纷带着话题发报道,一半是带着“桐雀春深锁二乔”的c话题,历数几年来席桐和乔乔的各种纠葛,捕风捉影异想天开,最后再总结一下,两人都不错,颜值高潜力大,两边粉丝就不要撕来撕去啦,说不定以后俩人还有合作机会。

另一半则是各种比较,比较乔乔和席桐的相似造型,同款衣服,最后再搞个投票问大家觉得谁更好看更有气质一点。

水军满天飞,热度呼呼涨。

制片人道“我们剧组一直很低调嘛,但是低调不等于不宣传,我刚刚已经跟苏安商量过了,正好这是席桐的第一部电视剧,现在开始造势也不晚。现在辉悦恐怕已经联系了公关团队,先让他们高兴一会儿。”

杨炯微微一怔,心想原来席桐经纪人叫苏安。又想怪不得他们这么淡定,原来这么快就有对策了,他心里松了口气,又听制片对纪晓笑着说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一是跟我们撞题材的另一部剧,估计这个月才能开拍,我们进度控制的好就行,他们赶不上了。二是逆旅的首播权已经谈好了,四家卫视,上海、安徽、江西和吉林。售价略低,不低卖不出去,但好歹对得起大家的投资了。”

在场几人均是一愣,随后是显而易见的惊喜,宣传立马起身去前台要酒要饮料。杨炯也跟着高兴,却是吃惊更多一点。

他一是吃惊怪不得这剧组一开始格外低调,原来有题材撞车,怕被人抢了先机。二也吃惊这个剧还能卖出四家卫视。

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对于电影来说,影片的宣传是影响票房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会有专门的宣传团队,制造话题,安排

专访,接洽电影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买水军刷好评。发行商对影片的兴趣公式也是70基于商业广告和电影宣传片,30基于观众对该片的评价。

然而电视剧却一直是渠道为王,买不买要看电视购片部门的决策,如席桐所说,现在购片方试错的少,大家买片为了保险,要么买大妈大叔们爱看的现代剧,要么买自带粉丝流量的小生小花剧。

精品剧有吗有,但是不是有名的制作公司出品的话没人敢买。买回去万一收视不好还会被怀疑吃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