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清溪奇观(1 / 2)

巡狩大唐 巫哲 3683 字 4个月前

严州近郊有一处清溪山,因其延绵而下的一条清溪而闻名,溪水甘甜清澈,是不可多得的水中上品,严州城附近但凡有点家业的,都会雇人由此取水饮用,往来的运水的骡马队昼夜不息。

山上有一处道观,名曰阁皂观。

“公子啊,前面就是阁皂观了”

突审完仵作钱芊金,丁焺一行人直奔阁皂观,这是钱芊金用来联系密教的第一个地方,丁焺总感觉有些玄妙。

天一亮,就雇了向导,直奔阁皂阁。

“公子!”

马车中的丁焺迷迷糊糊的听见有人叫自己。

“怎么了?”

“我们到了,往前车马就该上不去了”

带路的老伯以前也是运水队的,因为年老体弱,这才作了向导,替游客带路,赚点糊口钱。

“哦,什么?到了!”

“是的公子,您抬头就能看见”

花十娘递过手帕,丁焺抆了抆脸,这才醒了过来。

“好大一座道观啊”

“公子,这可不是一座,而是两座”

“两座?什么意思?老伯你莫非骗我不成?”

丁焺看着山顶巨大的道观,不禁有些疑惑。

“小老儿哪敢欺瞒公子哎,这一山两峰可是我们这里的一大奇观,您从底下看,看着是一峰,实际上是两峰,一道几十丈宽的山涧将整座峰一分为二,山南为观,山北为庵,往前走是座大祭坛,平日里是集会,供往来香客打尖,春冬两祭,便是祭坛,那时候才热闹呢,山上的大师父们都会下来做法祈福,大法连做十五天,热闹极了”

众人一边听老伯介绍,一边往上爬,果然,上了半截,一座巨大的祭坛出现在了眼前,祭坛两边都是商家游客,热闹非凡。

旁边就是清溪,溪水自高处流下,虽无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怎么样?小老儿没有骗人吧”

就连见多识广的秦越都哑口无声。

“公子,秦某行医多年,名山胜地也见过不少,唯独此处不曾这般美景”

“能让毒郎中称赞的,可真不多”

李生也连连称赞,花十娘也是美目灵动。

“哈哈,小老儿不是自夸,这般美景,除此外别无它处”

老伯看着众人的表情,自然是神色骄傲,这可是生养他的故乡,无双美景怎么也有他一分骄傲。

“真是不虚此行,老伯,这两条路应该就是上山的路了吧”

“正是,从阳面上是道观,北面是庵”

“这观是阁皂观,那庵呢?”

“庵比观就小多了,也没什么名声,名字也难记,叫摩尼庵”

“这名字倒是有趣”

“公子,咱们还是上观吧,庵小尼少,没什么看头”

一行人依依不舍的上了石阶路,走到一半,发现了几块倒塌的巨石,上书清溪观三个大字。

“哎,这不是叫阁皂观吗?为什么这里写着清溪观”

丁焺颇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倒塌的巨石。

“公子识的篆书?”

“以前跟着先生学过”

“公子大才,小老儿佩服”

“老伯过赞了,这石头是怎么回事?”

“公子应该也看出来了,这几块巨石年代久远,听过世的老辈们讲,前隋时期这些石头就已经在这里了,这里又被战乱波及,不仅山下百姓遭了殃,就连山上这化外之地都没能躲过去,死的死逃的逃,就连道观都被付之一炬,这些都是后来重修的”

“重修?”

“是啊,这是这几块巨石搭不起来了,就丢在这里了”

“老伯,还记得是何时重修的吗?”

“太宗初修的,京中富商出资,雇佣附近村民运送的石料瓦块,名字也是那时候搞混的”

“看来老伯参与过了”

“那是肯定的,这附近十里八乡活着的老家伙,谁没拉过石料,只是那是小老儿还年幼,也就能送送水什么的,一晃几十年了,哎……不提了,不能扰了公子的兴致”

“这名字又是怎么回事?”

“这事说来也可笑,当时我们这些乡下人,没读过什么书,不认识字,因为山上多是皂角树,所以大家都说是皂角观,后来喊的人多了,也就真的成了皂角观了,可后来大家都觉得不妥,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哪能这么喊,就改叫阁皂观,直到道观修建完,京中富商亲自提匾,没想到写成了阁皂观,不过大家喊顺口了,皂阁观这个名字就一直保持了下来,后来皂阁观的名声也渐渐流传开了,来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人认出了这三个字,不过名字已经定了,大家也就都不在意了”

“这道观还真是多灾多……福…多福”

李生刚想吐槽,四周的游客纷纷看了过来,就连老头都有些不悦,急忙改了口。

爬了整整一个时辰,几人终於看到了观门。

“谑!那老头真没骗人,这观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道观错落有致的坐立在整个山峰上,此起彼伏的殿舍密密麻麻,如同传说中的仙居一般。

“公子有所不知,今日可是难得的好天气,往日这峰头被团雾朦胧,飘飘然如仙境一般,妙不可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