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1 / 2)

沈家夫妇与郭家父子在北街分别,沈复年带着沐氏回了家。一进大门,就看到了站在影壁旁边的胡少言。

沈家夫妻心情都不大好,胡少言笑着鞠躬,“二舅,二舅妈。”

沐氏勉强给了比哭还难看的笑脸,“少言来了。”

沈复年收拾好了情绪,“少言来有什么事”

胡少言笑道,“没有什么事,表妹与表妹夫不在家,我娘打发我来陪二舅和二舅妈。”

沈复年嗯了一声,“你们有心了,进来坐。”

胡少言跟着夫妻两个去了东院,家里少了两个孩子,总觉得空荡荡的。沈复年略微坐了一会子就要去铺子里,还强行把沐氏也拉走了,胡少言也跟着去了沈家铺子。

那头,沈珍珠等马车一走远,脸上的笑容就收了起来,有些闷闷不乐。

月牙轻声劝道,“三奶奶,一年多过得也快,到时候三爷中了举人,三奶奶荣归故里,老爷太太才高兴呢。”

沈珍珠笑道,“你还知道荣归故里这个词。”

月牙骄傲道,“奶奶教导我好几年,我多少总得认几个字。”

外头郭怀旭忽然喊到,“四郎,你出来。”

陈四郎赶紧掀开帘子钻了出去,“师傅。”

郭怀旭将手里的缰绳递给他,“你来学赶车。”

陈四郎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师傅,我没赶过马车。”

郭怀旭给他让了个座位,“不怕,这马儿温顺,跟骡车也没多大区别,慢慢来。”

郭怀旭亲自带着陈四郎赶了两天的马车,等他学得差不多了,遇到人少路直的时候,就让他自己赶车,郭怀旭则钻进车里陪伴妻儿。

原来沈珍珠担心两个孩子路上不适应,可他们却表现很好。一路上十分好奇,遇到城镇就要下车玩耍,荒郊野地里也要掀开车帘子看外面的风景,吃得好睡得好,一点没让人操心。

一路上有两个孩子吵吵闹闹,虽然走得比较慢,倒是不寂寞,也冲淡了离愁。

一行人走了十四天,终于到达郭家大门口。

郭怀旭率先跳下马车,然后抱下两个孩子。两个丫头自己跳下来,沈珍珠是郭怀旭直接抱下来的。

郭家的宅子地段不错,门口人来人往的,沈珍珠见众人都往这里看,顾不上腿疼,赶紧从他怀里跳下来。

郭怀旭本以为大门是锁着的,没想到大门竟然是虚掩的。

他推门而入,吴家那两个仆人又飞奔过来,“郭三爷来了。”

二人看到沈珍珠有些不大敢认,郭怀旭笑道,“这是内子沈氏。”

两个仆人立刻正经行礼,“见过郭三奶奶。”

郭怀旭看一眼陈四郎,陈四郎临行前被刘守德教了许多云州城的规矩,立刻给这两个仆人各塞了一个银角子,“辛苦两位大哥了。”

两个仆人笑眯眯的,“头先沈家二位爷走了后,我们回去跟我们大爷复命。我们大爷说让我们回来还看着这里,顺带把隔壁霍家宅子也看着,免得家里没人草长得老高。”

郭怀旭嗯一声,“那就劳烦二位先回去告诉吴大爷和六叔,明日我携内子与小儿上门拜访。”

吴家两位仆人拉着陈四郎嘱咐了一堆的事情才离去,郭怀旭带着沈珍珠去了内院。这宅子只有一路,前院正院和后罩房。

沈珍珠一眼望到头,立刻吩咐道,“月牙,去厨房看看,烧热水。四郎,你出去问问这附近哪里有买米买菜的地方,去采买一些回来。月夕,你跟我一起把这屋里收拾收拾,先让两个孩子睡一觉。官人,你自己去把西屋收拾收拾做书房吧。”

大伙儿立刻忙碌起来,当天好歹算是安顿了下来。

转天早上,郭怀旭打发陈四郎早起去买了些礼物,等吃罢了早饭,夫妻二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往吴家而去。

因着城里人多,不好赶车,且离得又不远,夫妻两个抱着孩子去的。沈珍珠把月牙留在家里看家,陈四郎和月夕跟着。

沈珍珠感觉自己好多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大街了,虽然跟上辈子大都市的摩天大厦差了许多,但好歹也算是省城了。

街道两边的楼房一栋连着一栋,临街的铺子都十分宽敞。沈家杂货铺在平远镇算是比较大的铺子了,拿到这里只能算个小门脸。

大郎二郎更是看的目不转睛,一会儿娘我要这个,一会儿爹我要吃这个。郭怀旭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个风车,糖人没买,怕吃了虫牙。

一家子穿过好几条街道,终于到了吴家大门口。

郭怀旭还没上前说话,里面飞一般冲出一个人影,扑到郭怀旭身边,拉起他的手激动地说道,“旭哥儿你来了,你终于来了,快,快进来,师傅等着你呢。”

等看到旁边的沈珍珠,他上下打量两眼问道,“这是你媳妇哟,这两个小娃子长得不错。”

沈珍珠倒不怕他看,心想这吴大爷果然是口没遮拦的,难怪姨母天天打他。

沈珍珠礼貌地行了个礼,“见过吴大爷。”

吴大呆意识到自己刚才说得不对,“不必多礼,快请进快请进。”

说吧,他对后面仆人道,“快去请大奶奶来招呼郭少奶奶。”

郭怀旭微笑着看向沈珍珠,“娘子要不要去见一见六叔”

沈珍珠点头,“自然是要去给六叔请安的。”

吴大呆一拍大腿,“那就一起去,你们来了师傅终于肯给我放一天假。我现在后悔死了,不该听你的话要考什么武举。你不晓得我师父的厉害,我长这么大没受过这么多罪。打又打不过,若是犟嘴,我爹也要收拾我,我真是太难了。”

沈珍珠抿着嘴忍笑,郭怀旭咳嗽一声,“六叔也是为了吴大爷好。”

吴大呆带着二人一路穿过好几个院子,终于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院子门口。一进去,里面就是一个宽大的演武场,场中央摆了好几个兵器架子,上面插满了兵器,旁边有个亭子,里面还有沙盘什么的。

六叔听见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夫妻二人一起向六叔行礼问好,两个小娃也像模像样地抱拳鞠躬。

六叔摆摆手,“莫要多礼,往后你们就住在这边”

郭怀旭点头,“岳父说让我来这边读书,六叔在这边可过得好”

六叔点头,“尚好,吴家什么都有。”

郭怀旭这边还没说什么,两个小娃已经挣脱开父母的手,直奔演武场,在那些兵器上摸来摸去的。

沈珍珠急着赶了过去,“当心割到手。”

吴大呆乐了,“师傅,我去带他们玩一玩。”

六叔自然知道吴大呆借着带孩子偷懒,也不戳破,领着郭怀旭坐在廊下慢慢说闲话。

郭怀旭对六叔道,“六叔,过两日我就去学堂,往后休沐日过来看望您。”

六叔嗯一声,“让锦桓送你去。”

郭怀旭摇头,“不用,这等小事就不麻烦吴家了。”

没过一会儿,吴大奶奶带着女儿来了。相互之间一顿见礼,孩子们也相互打了招呼。

大郎二郎见来了个安安静静的小妹妹,都好奇地围着她看,还把自己的风车给她玩。

吴家荷姐儿刚刚会走路,立刻跟着两个小哥哥满场子跑了起来。

沈珍珠打量了两下吴大奶奶,斯斯文文的人,而且她居然还是小脚,走路都颤巍巍的。

沈珍珠又看了看粗糙的吴大呆,心里忍不住感叹,这种粗糙人大概也只有吴大奶奶能受得了他,换成姨母,一天能把房梁拆两遍。

果然,什么锅配什么盖,还是吴老爷有眼光。

吴大奶奶笑眯眯道,“妹妹头一回来云州,可听得懂这里的话”

越往北越接近官话,沈珍珠自然能听得懂。她见吴大奶奶一口官话,立刻也操着官话说道,“多谢吴大奶奶,能听得懂,我跟小舅学过。就是我们刚来,对着周边还不大熟悉。官人过两日就要去学堂,到时候我一个人在家里,出个门都怕走丢。”

吴大奶奶连忙道,“妹妹若是不嫌弃,往后我们多走动走动。如今我们爷拜了六叔做师傅,天地君亲师,往后咱们这就是实在亲戚,合该多亲近才是。英莲姐姐头先在时,我们关系也很好的。”

沈珍珠有些尴尬,吴大奶奶肯定知道吴大呆以前干的混账事,却能毫无芥蒂地挑破来说,要么是城府够深,要么就是懒得计较。

吴大奶奶眼睛瞄了一眼女儿,见沈珍珠没有接话,索性继续道,“妹妹不知道我的性子,我原在娘家时,因着是庶女,在家里过得谨小慎微。自从来了吴家,公爹对我很好,把中馈都交给我打理。我们大爷虽然在外头爱玩闹一些,家里倒是干干净净,也没有那些子繁文缛节的规矩,我过得十分畅快。大爷给了我这份体面,我自然要投桃报李。妹妹是大爷这边的实在亲戚,我心里是想着跟妹妹亲近的。”

沈珍珠赶紧道,“多谢大奶奶,只是咱们这辈分倒不知该怎么称呼才好。吴大爷论理跟我姨母是同辈,又是同门,我该称呼大奶奶做舅母才好。”

吴大奶奶笑,“哪里就那么多规矩,咱们年纪本就差不多。要是真计较起来,你们岂能叫师傅六叔,该叫六爷爷才对。既然师傅都不在意,我们何必计较起来。就像妹妹不是喊英莲姐姐姨母,也没喊表嫂。”

沈珍珠知道自家往后多多少少还要麻烦吴家,顺水推舟道,“姐姐既然这样说,我就不客气了。”

吴大奶奶的丹凤眼笑得眯了起来,“我娘家姓周,妹妹这两个孩子长得真好。”

两个女人在一边絮絮叨叨说着闲话,吴大呆带着三个孩子玩。

一家四口在吴家玩了个把时辰,晌午吴家还备了上好的席面。吴老爷不在家,吴家夫妻两个一起招待郭家四口,六叔一直陪同。

等走的时候,吴大奶奶给了两个孩子丰厚的见面礼,吴大呆也随手往两个孩子脖子上各挂了两把大大的金锁。那金锁十分豪气,上面镶满了珠宝,一看就价值不菲。

沈珍珠连忙推脱,“这个太贵重了。”